最后一課
鄭振鐸
這一天的清晨,天色還不曾大亮,我在睡夢里被電話的鈴聲驚醒。得知日本兵依照著預定的計劃,開始從虹口或郊外開進租界。
被認為孤島的最后一塊彈丸地,終于也淪陷于敵手。
我匆匆跑到學校,校長和許多重要的負責人都已經到了。立刻舉行了一次簡短而悲壯的會議,立即決議了:
“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時,立刻停課,將這所大學關閉結束。”
我們依舊搖鈴上課,學生來得并不少。
“今天的事,”我說道,“你們都已經知道了吧?”學生們都點點頭。我向他們宣布了學校的決定。
學生們的臉上都顯現著堅毅的神色,坐得挺直,但沒有一句話。
這一課似乎講得格外的親切,格外的清朗,語音里自己覺得有點異樣,似帶著堅毅的決心,最后的沉著;像殉難者的最后的晚餐,像沖鋒前的士兵們上了刺刀“引滿待發”。
誰都明白這“最后一課”的意義,我愿意講得愈多愈好;學生們愿意筆記得愈多愈好。
講下去,講下去,講下去。恨不得把所有的應該講授的東西,統統在這一課里講完了它,學生們也沙沙地不停地記著,心無旁用,筆不停揮。
對于要“辭別”的,要“離開”的東西,覺得格外的眷戀。黑板顯得格外的光亮,粉筆是分外的白而柔軟適用,小小的課桌,覺得十分可愛;學生們靠在課椅的扶手上,撫摩著,也覺得難分難舍。那晨夕與共的椅子,曾經在扶手上面用鋼筆、鉛筆、或鉛筆刀,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涂寫著,刻劃著許多字或句,如今怎么舍得離別呢!
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著,那聲音仿佛聽得見。
沒有傷感,沒有悲哀,只有堅定的決心,沉著異常地在等待著;等待著最后一刻的到來。
遠遠的有沉重的車輪輾地的聲音聽到。幾分鐘后,有幾輛滿載著日本兵的軍用車,經過校門口,由東向西,徐徐地走過,當頭一面旭日旗,血紅的一個圓圈,在迎風飄蕩著。
時間是上午10時30分。
我一眼看見了這些車子走過去,立刻挺立了身體,做著立正的姿勢,沉毅地合上了書本,以堅決的口氣宣布道: “現在下課!”
沒有一個學生有什么要問的,沒有遲疑,沒有躊躇,沒有彷徨,個個都已決定了應該怎么辦,應該向哪一個方面走去。
最后一課
都德
課 題 最后一課 總課時 3課時 本課課時 第1課時
教學目 標 1.熟讀課文,掌握“郝叟、哽、懊悔、祈禱、踱來踱去”等詞語。
2.整體感知課文內容,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。
教學重 點 1.掌握“郝叟、哽、懊悔、祈禱、踱來踱去”等詞語。
2.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。
教學難 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,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。
教 具 小黑板 學具 工具書
教學過程 時間
情境
導入 教師:1、東西在失去時才顯得重要。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?學生自由說一說后,教師:對于語言是不是也這樣呢?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小說家都德所寫的《最后一課》,來驗證這一道理。(板書:最后一課,都德)2、介紹作者及其小說的寫作背景。3、簡單介紹小說的文體常識。 2
認定目標 小黑板展示,學生認知。 1
首
輪
自
學 學生自學 自學指導:按照你自己的興趣認真閱讀課文,說說小說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。10分鐘后看誰概括得又準又全。
學生自己自由的閱讀課文,教師巡視指導。 10
交流研討 學生交流:找學生在課堂上概括事件,學生之間相互補充,教師給予激勵與表揚。 教師總結:生字詞、主要內容。 8
質疑答疑 在學生交流匯報和老師總結時,學生提出不明白問題,師生一起解答。(與上面
合)
專
項
訓
練 1. 給下列黑體字注音。
懲罰 祈禱 懊悔 哽住 踱來踱去
2.這篇 (體裁)是 國作家 所寫的,它主要敘述了
(地名)人民上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故事,表現了法國人民的
愛國 精神。
3.小說的三要素是 、 、 。 3
教學過程 時間
二輪自學 學生自學 自由朗讀課文,按時間或地點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。
交流
研討 1.小組內交流自己所得及困惑。2.班級上統一明確。。 4
質疑
答疑 教師設疑:對小說的結構還存在哪些看法? 3
專項訓練 同桌之間復述情節內容。 3
綜合訓練 大聲地朗讀你所喜歡的段落。 4
課堂小結 學生對照目標對自己這節課所學所獲歸納總結。 2
板書設計
最后一課
都德
最后一課
課 題 最后一課 總課時 3課時 本課課時 第2課時 5
教學目標 通過韓麥爾的形象,深入理解課文內容,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。 教學重點 分析韓麥爾的形象
教學難點 分析韓麥爾的形象
教具 小黑板 學具 工具書
教 學 過 程 時間
情境導入 教師:小說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。你讀了本文后,給你感受最深的人物是誰?下面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上最后一課的教師:韓麥爾先生。 2
認定目標 小黑板展示,學生認知。 1
首輪自學 學生自學 自學指導:細讀課文,從文中畫出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句,簡要分析,并把你的理解寫在邊上。
學生自己自由的閱讀課文,教師巡視指導。
[1] [2] [3] [4] [5] 下一頁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