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![]() |
|
中文域名: 古今中外.com 英文域名:www.cfnnz.com 豐富實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庫
|
|
|
|
|
|
五代十國都城 五代十國 前蜀 前秦 前涼 前趙 前燕 吳越 西普政區 宣撫使 夏 北漢 北朝政區 北朝 南朝 北魏 北齊 北涼 后晉 后漢 后周 后趙 后燕 后唐 后蜀 南唐 南平 后秦 南燕 后梁 后涼 南漢 閩 參知政事 成漢 楚 東晉南朝政區 隋 宋 |
隋、唐、五代(220~960年)哲士
|
隋
(581年-618年)
隋是承前啟后的一個朝代,文帝與煬帝共在位三十八年。在這三十八年中,中國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鞏固和發展。首先在政治方面,隋朝調整了中央與地方的統治機構,恢復了被廢除多年的三師、三公、九卿的舊制。確立了三省、六部新制,增強了中央集權統治。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,也是最后一個兩世而亡的朝代。它與另一個兩世而亡的朝代秦相比,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。首先,隋與秦都是憑借強大的武力統一分裂多年的中國,而緊接著完成一系列改革,使經濟得以發展。與此同時,又對人民大施徭役,致使民不聊生,終于使政權毀于一旦。然而,也正是憑借此時國家對物資財富豐盈的積累,為后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。從而,帶來了隋之后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盛唐文化。
文帝(楊堅) 出生:公元541年--去世:公元604年(在位23年)
父楊忠,是北周的隋國公,楊堅襲位后,迫靜帝退位,自立為帝,國號“隋”。 楊堅稱帝后,于589年統一全國,結束了長達300年的分裂局面。
隋朝統一后,社會秩序安定,廢除了一些酷刑,與民休息,對社會的進步有很大的作用。 604年,楊堅被其子楊廣殺死,時年64歲。
煬帝(楊廣) 出生:公元569年--去世:公元618年(在位14年)
楊廣,文帝第二子,曾在統一中國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。但在他殺父即位后,楊廣過起淫奢的生活,大興土木,勞民傷財,并頻頻出巡。激起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。終于于618年,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殺死,時年50歲。
唐
(618年-907年) 始于高祖李淵,終于哀帝,共20帝。唐朝時期,中國的封建社會達到了頂峰,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“貞觀之治”為最。唐高宗后,武則天稱帝,國號“周”。
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。唐代中國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、中外關系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。
唐朝前期,農業生產蒸蒸日上,手工藝品日益精巧,商品經濟空前繁榮,城市生活繁華似錦。唐朝后期,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,為以后南方經濟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礎。當時在政治上,先后出現了“貞觀之治”和“開元之治”,國家統一,社會安定,其成就超邁西漢“文景之治”。唐玄宗統治時期,鼎盛局面達到了高峰,甚至在文壇上也出現了“盛唐氣象”。
就當時的世界范圍來看,唐帝國也是最重要、最強盛的國家之一。歐洲的封建強國主要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,他們都遠遠落后于唐朝。東方重要的國家有印度和日本。印度戒日王重新統一次大陸前后剛剛確立了封建制,可他死后次大陸隨即分崩離析。在世界范圍內,唐朝不但能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,而且屬于最先進的行列。
唐朝正處于中國古代社會由前期向后期發生轉捩的關鍵時期,從這個意義上說,唐朝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。唐朝后期出現的很多萌芽狀態的新事物,對此后千余年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唐代賦稅制度上的改革,宋代的“二稅”、明代的“一條鞭法”、清代的“攤丁入畝”,都是唐代兩稅制的繼續和發展。中唐時期韓愈和李翱的哲學思想為宋明理學開了先河。韓愈、柳宗元所倡導的“古文運動”為宋代“古文運動”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礎。由此可見,從唐中葉開始到北宋建立,二百年間醞釀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重大變化,許多新事物都萌發產生于唐代。
總之,唐朝經濟發達、文化繁榮、國力強盛,是中國歷史上繼漢代出現的又一鼎盛局面,史稱“強漢盛唐”;唐朝后期的發展又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巨大變革開了先河。唐代確實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偉大時代!
高祖(李淵) 出生:公元566年--去世:公元635年(在位8年)
高祖李淵,陜西人,世襲為唐公。李淵生于長安,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。淵累任州刺史,煬帝時,被召為殿前少監、衛尉少卿。征高麗之役,任督運于懷遠鎮(今遼寧遼陽西北),大業十一年(615年)任山西河東撫尉大使,617年出任太原留守。隋末農民起義時,時李密率瓦崗軍與洛陽王世充正相峙戰斗,李淵乘機進取關中。十一月攻克長安,建立唐朝。李淵是一個酒色之徒,并無雄才大略。退位后死于635年,時年70歲。
太宗(李世民) 出生:公元598年--去世:公元649年(在位23年)
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。在唐朝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中,他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軍隊統帥,在即位后,又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“貞觀之治”。
高宗(李治) 出生:公元628年--去世:公元683年(在位34年)
高宗李治,李世民第九子。政治上無所作為,后期被武則天把持朝政。683年病死,時年56歲。
則天皇帝(武則天) 出生:公元624年--去世:公元705年(在位15年)
武則天于655年被高宗立為皇后,開始參與朝政,690年自立為帝,國號“周”,雖然稱帝十幾年,實際統治卻有五十多年。武則天當政期間,社會發展很快,國庫豐盈。她注意選拔人才,量才適用。她于705年讓位與李顯,同年病死,時年82歲。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。
中宗(李顯) 出生:公元656年--去世:公元710年(在位5年)
中宗李顯,李治第六子,李治死后即位,但僅僅2月,被武后所廢。705年武后讓位與李顯,無所作為,被皇后韋氏毒死,時年55歲。
睿宗(李旦) 出生:公元662年--去世:公元716年(在位2年)
睿宗李旦,高宗第八子。684年被武后擁立為帝,690年被廢。710年其子李隆基剿滅韋后,擁李旦為帝,712年讓位與李隆基,死于716年,時年55歲。
玄宗(李隆基) 出生:公元685年--去世:公元761年(在位44年)
李隆基,睿宗第三子。在位前期,不失為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,使國庫豐盈,百姓安樂。但后期,卻重用李林甫,楊國忠等,致使政治腐敗,“安史之亂”險些葬送大唐江山。756年他讓位與其子李亨,761年死,時年77歲。
肅宗(李亨) 出生:公元711年--去世:公元762年(在位6年)
肅宗李亨,玄宗第三子。“安史之亂”時被擁立為帝。死于762年,時年52歲。
代宗(李豫) 出生:公元726年--去世:公元779年(在位17年)
代宗李豫,肅宗長子。762年被宦官擁立為帝。平亂守成,中才之主。他在平定"安史之亂"時被封為兵馬大元帥,在位時遭到吐蕃的進攻,失地逃亡.死于779年,時年54歲。
德宗(李適) 出生:公元742年--去世:公元805年(在位26年)
德宗李適,代宗長子,他猜忌刻薄,重用奸佞,為唐朝滅亡埋下了禍根。死于805年,時年64歲。
順宗(李誦) 出生:公元761年--去世:公元806年(在位0年)
順宗李誦,德宗長子。在位不到1年,退位給李純,806年死,時年46歲。
穆宗(李恒) 出生:公元795年--去世:公元824年(在位4年)
穆宗李恒,憲宗第三子。穆宗是一個荒淫的皇帝,剛登位就縱情聲色。他企求長生不老,服藥過量而死,時年30歲。
憲宗(李純) 出生:公元778年--去世:公元820年(在位15年)
李純,順宗長子。憲宗依靠一些良相,在統一戰爭中取得了一些成就。自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的局面,在憲宗時,基本結束了。但他重用宦官,終被宦官所殺。時年43歲。
敬宗(李湛) 出生:公元809年--去世:公元826年(在位2年)
敬宗李湛,穆宗長子。他在位的時候宦官的勢力太大.826年12月被宦官殺死。時年18歲。
文宗(李昂) 出生:公元809年--去世:公元840年(在位13年)
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,他當政時宦官專權,文宗成為宦官的傀儡。他在位的時候也曾希望能剿滅宦官,但是失敗.死于840年時年32歲。
武宗(李炎) 出生:公元814年--去世:公元846年(在位6年)
武宗李炎,穆宗第五子。武宗在位時,社會矛盾有一定的緩解,但他信奉道教,吃丹藥而亡,時年33歲。
宣宗(李忱) 出生:公元810年--去世:公元859年(在位13年)
宣宗李忱,憲宗第十三子,是武宗的叔父,他在位期間,注重考核官員,天下小康,他推崇佛教,也因吃丹藥毒死,時年50歲。
懿宗(李漼) 出生:公元833年--去世:公元873年(在位14年)
懿宗,宣宗長子。他的生活十分荒淫,政治腐敗,社會矛盾尖銳。死于873年時年41歲。
僖宗(李儇) 出生:公元862年--去世:公元888年(在位15年)
僖宗,懿宗第五子。在位期間發生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,一度占領長安。僖宗死于888年,時年27歲。
昭宗(李曄) 出生:公元867年--去世:公元904年(在位16年)
昭宗李曄,懿宗第七子。被朱溫(即后梁太祖)所殺,時年38歲。
哀帝(李柷)(木兄:二字合一字,左右結構。念:chu) 出生:公元892年--去世:公元908年(在位4年)
哀帝為昭宗第九子,907年讓位與朱溫,908年被朱溫所殺,時年17歲。
唐朝因為設立節度使制度,為日后胡人作亂埋下禍根。
五代
(907年-960年)
五代時期,又是中國一個大分裂時期。當時有很多小國同時存在。
后梁(907年-923年)
太祖朱溫(又名朱晃、朱全忠)、末帝朱(王真:二字合一字,左右結構。念:zhen)。
后唐(923年-936年)
莊宗李存勖、明帝李(澶字去掉三點水,念:dan)、閔宗李從厚、末宗李從珂。
后晉(936年-947年)
高祖石敬唐、出帝石重貴。
后漢(947年-950年)
高祖劉(cao)(本名知元)、隱帝劉承佑。
后周(951年-960年)
太祖郭威、世宗柴榮、恭帝柴宗訓。
十國-前蜀(891-925)
十國-后蜀(925-965)
十國-吳(892-937)
十國-南唐(937-975)
十國-閩
十國-楚
十國-南漢
十國-南平-荊南
十國-吳越
十國-北漢
|
|
設本頁為首頁 | 加入收藏夾| 聯系站長 | 按拼音檢索人物 | 現代人物分類索引 | 自助友情鏈接 | 新站登錄 |下載本站 |
真人性做爰试看三十分